卢氏家庙 又称“南楚名家”,堂号称“叙伦堂”。始建于明万历己已年(1606),坐南朝北,三开间三进深,砖木结构,马头山墙,南北深30.4米,东西阔9.2米,占地面积366.8平方米。门楼为歇山顶式盖小青瓦,檐下饰以如意斗拱,脊顶两端置鳌鱼,中央饰以葫芦宝瓶,飞檐翘角,金碧辉煌。大门上方横贯漏雕双龙戏珠花梁,花梁上方横额上大书“南楚名家”四个金漆行楷大字,中厅与后厅之间用一扇全落地漏花木板墙隔开,正中留大门以供进出。后厅靠墙设神龛,上悬“叙伦堂”堂匾。神龛精雕细刻,金银彩画,精美绝伦,神龛上供奉着卢氏始迁祖以下历代先祖的神位。神龛两侧对联云:“祖德高深惟报以春祀秋尝曷其奈何弗敬;孙谋远大必期乎行成名立亦应莫若为仁”。卢氏家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T8 W; ^) M6 J5 I& u
朱氏总祠 始建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1948年完成第一期工程。朱氏总祠坐西朝东,由大厅和两栋偏房组成,东西宽58.2米,南北长49.8米,占地面积5895平方米,建筑面积2898.36平方米,正厅内宽大敞亮,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 朱氏总祠一改汝城古祠堂仿文庙式的布局,吸收西方哥特式建筑风格,在大厅高平屋上面建筑一座中西结合式的八角钟楼,重檐攒尖顶覆鱼鳞瓦,上饰葫芦宝顶,檐角飞翘,如飞鸟展翅。左右建筑两座钟鼓楼,左钟右鼓,均为单檐攒尖顶,四檐飞扬,形成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结构上把传统的石础圆柱梭型梁砖木结构改为哥特式的飞券,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祠堂前后左右有走廊连接,几十条拱门富有西方特色。朱氏总祠中西合璧,气势恢宏,在汝城700多座祠堂中独树一帜。 朱氏总祠的石雕工艺精湛,刀法细腻,运用浮雕、镂雕、圆雕等技法,把“龙凤呈祥”等中国传统图案雕刻在西式柱礅上,使中西合璧,和谐统一,展现了“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的实用主义思想,反映了“西学东进”的现象已经深入中国城乡。 : @% `: j5 O1 |* S: H1 G1 N& c
朱氏祠堂 原名朱氏家庙,又名津江祠堂,位于卢阳镇津江村口。坐西朝东,三开间进深三栋,砖木结构。面阔14米,进深33.43米,建筑面积468平方米,占地面积1007.76平方米。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朱氏祠堂由门楼、中厅、上厅、上、下天井、厨房六部分组成。门楼为取风水而坐南朝北,为双檐歇山式,斗拱飞檐,结构精紧,色彩绚丽。楼下设木栅栏,两侧置石狮各一。大门上方装饰双龙戏珠花梁,花梁上方横额内大书“朱氏祠堂”四个金漆大字,横额上方排列着圆雕八仙。中厅上方悬挂民国时期湖南省长赵恒惕赠送的“敬教劝学”金匾,左右山墙上镶嵌有历次维修祠堂的十五块记事碑刻,天井中浮雕鲤鱼跃龙门的石雕。上厅厅梁上高悬朱德于1927年在津江手书赠送的“世界一家”金匾。朱氏祠堂与朱氏总祠一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P% D2 j" ~3 f# ?9 Q周氏家庙 又名“诏旌第”,座落于永丰乡先锋村村前,距县城18公里,始建于清康熙乙已年(1665)。周氏宗祠坐西朝东,占地面积408平方米,建筑面积350.4平方米,砖木结构,面阔三开间,进深三栋两天井。门楼高耸,斗拱飞檐,上嵌“圣旨”匾一块,下面横额大书“诏旌第”三个金漆大字,均系朝廷为旌表周氏九世祖周如尧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慷慨捐粮一千担赈荒济贫的义举。门柱上联“世德千秋重”,下联“君恩万代荣”。门楼左右山墙各连接一堵罩墙,两堵墙呈八字型分列两边,墙内分别榜书“忠孝”、“廉节”两个大字。中厅柱联赫然入目:“国勋已见排诸吕,家学曾经授二程”。上厅设神龛,供奉着周家历代祖先的神位,上厅顶部曾经一度悬挂有“宝善堂”、“爱莲说”等十多块牌匾,激励着周家后人见贤思齐,为国家建功立业。 周氏家庙连同周氏宗祠一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p) |6 c3 m% I W$ c
土桥曾氏宗祠 位于土桥镇黎明村。三开间三进,门楼前雄立两尊高大的圆雕石狮,张口作吼鸣状;主门楼重檐歇山顶,古朴苍浑;大门上方悬挂有“太师太傅”,“宗圣郕国公”,“太子太保”三块雕饰有龙凤图案的金漆竖匾;说明曾氏家族的先祖业绩煌煌,不同凡响。主厅之后另建一祠,号“宗圣公祠”。宗圣是指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曾子,太子太保是指明代工部尚书曾鉴。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 R* k7 `9 n" a星村何氏家庙 位于泉水镇星村,三开间三进,前楼主楼另起重檐歇山顶,檐下行书“何氏家庙”堂名,大门两侧立石鼓。祠堂内有明代大学士张居正书赠楹联云:“天马葱葱辉太室,耒水湛湛映丹墀。”又从侧面点出了“天马山”和“耒水”与神农氏在“耒山”制“耒耜”的历史渊源关系,“天马山”在古代称“耒山”,现代称“神农寨”,此联又从侧面映证了“神农氏首创耒耜于汝城耒山” 的史实。
; i% z% S k8 A. }* _- o3 P7 v$ Q马桥胡氏宗祠 胡氏宗祠位于马桥乡石泉村,始建于清康熙辛丑年 (1701),三开间两进,由朝门和祠堂两座建筑物呈“之”字形相连接,厅内悬挂有“奉政大夫”,“尚书第”,“忠简”,“文魁”, “武魁”,钦点“翰林院”等匾额,大门两侧立石鼓。现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8 ~( d4 @7 ]/ }3 P$ S, {! X6 o
" v% y) {+ o3 J. k1 K
$ h- d$ _) F9 j2 X% f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