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4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野云闲鹤 于 2011-1-4 16:28 编辑
& _( U& v: x5 k4 p0 S1 D2 N, F5 C: h9 w# B
山西无数商家的世纪性繁华的整体败落,一定会有更深刻、更宏大的社会历史原因。
' y( c s! U. I) i5 |) t商业机制的时代性转换固然是一个原因。政府银行的组建、国际商业的渗透、沿海市场的膨胀,都可能使那些以山西腹地几个县城为总指挥部的家族式商业体制受到严重挑战,但这还不是它们整体败落的主要理由。0 u& e* T$ S, ~, c! W5 u
我认为,是上个世纪中叶以来连续不断的激进主义的暴力冲撞,一次次阻断了中国经济自然演进的路程,最终摧毁了山西商人。) e- E5 m, M/ e! x% b- K
一切可让史料作证。
, }. A$ c1 `) f+ x* l先是太平天国运动。我相信许多历史家还会继续热烈地歌颂这次规模巨大的农1 ^9 q# n# r. n- x; I
民起义,但似乎也应该允许我们好好谈一谈它无法淹盖的消极面吧,至少在经济问题上?事实是,这次历时十数年的暴力行动,只要是所到的城镇,几乎所有的商业活动都遭到严重破坏,店铺关门,商人逃亡,金融死滞,城镇人民的生活无法正常进行。
" u6 J9 j' V; z8 ~2 B4 G, j% `令人惊叹的是,在太平天国之后,山西商家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竟又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后来一再地经历英法联军入侵、八国联军进犯、庚子赔款摊派等七灾八难,居然都能艰难撑持、绝处逢生,甚至获得可观的发展。这证明,人民的生活本能、生存本能、经济本能是极其强大的,就像野火之后的劲草,岩石底下的深根,不屈不挠。在我看来,一切社会改革的举动,都以保护而不是破坏这种本能为好,否则社会改革的终极目的又是什么呢?
& h9 T+ }0 C6 Z$ M终于,又遇到了辛亥革命。这场革命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自有其历史意义,但无可讳言的是,无穷无尽的社会革命、军阀混战也从此开始,山西商家怎么也挺立不住了。$ V5 i% ~ }' \$ V7 B
于是,人们在1915年3月份的《大公报》上读到了一篇发自山西太原的文章,文中这样描写那些一一倒闭的商号:彼巍巍灿烂之华屋,不无铁扉双锁,黯淡无色。门前双眼怒突之小狮,一似泪涔涔下,欲作河南之吼,代主人喝其不平。前月北京所宣传倒闭之日升昌,其本店耸立其间,门前尚悬日升昌招牌,闻其主人已宣告破产,由法院捕其来京矣。 . f- Y; J( R1 q5 x$ @7 x, I
$ A1 T% y) t# g1 O这便是一代财雄们的下场。4 x, B3 [0 D5 C: X5 X
! o# y; I2 n( c1 l- x: J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