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野云闲鹤 于 2011-1-1 12:10 编辑
4 @- }: a1 S+ {' W- v, T2 L% L6 r' u7 Z
有关北京故都,古城墙的保护还有一段令人心伤的往事:+ R! `! R5 K# P: `
1957年,梁思成泪护北京古城墙
/ w. W5 ` r% _. S& n) D9 a4 r4 o1957年,“反右”运动正如火如荼,而雄伟壮丽的北京城墙也正在被热火朝天地拆除着。到处是毁墙的炮声,每一炮,都像在梁思成的心中炸响。
' Q+ H2 B$ Z" X( n' K: x5 b地安门已经没有了,广安门也消失了 v7 q8 g. c" @. @. }4 T% a: [
毁城的大军正向北京最后的两个城门进军——崇文门和西直门——1957年时最后两个有瓮城的城门。
( t6 c. E/ {9 E4 T3 j) J! c梁思成流泪了,他不明白:北京旧城是在伟人的努力下才保存下来的,而今天的毁城决策正是当年的保卫者做出的。当时的梁思成,不仅是著名的建筑学家,而且是北京市的副市长,但他无法主宰北京城墙的命运。; {. }3 d- A; K; r9 `" a: l4 G+ i6 H
8 x9 j" |/ }2 S0 h9 d他去找周总理。 $ b8 z3 p1 P1 f
周总理也没办法。
) g2 l ]. P! W" E% I只有一人说话算话,一句顶一万句。但他………
' e- L# J! J7 s; j. N% P5 Z V
" f; \% ~0 ?) ~
, R& ?! h: o7 R! L1 o* B( K. J7 T新中国成立后,保卫下来的北京旧城,却要在“保卫者”手中毁掉了。它在即将落下炸弹之前得到了保护在攻城的炮弹尚未发射时得到了关怀,但却要在和平时期里彻底消失。 , x9 x* |8 ^/ W) A2 \! p2 m
7 l1 c9 l5 ?7 n& I5 {1 A% Q
5 K9 X g% X+ z! {1 F& B' h对此,梁思成后来这样回忆说:
( N6 {3 U; ^7 a8 s/ d3 U5 a“建国之初,北京市一位领导曾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对我说:‘毛主席说,将来从这里望过去,要看到处处都是烟囱(!!)’这使我大吃一惊。这难道不正是我们所要避免的吗?‘处处都是烟囱’的城市将是什么样子?那情景实在太可怕了。于是我就老老实实地把我的想法和盘托出。我认为华盛顿作为一个首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可借鉴的好典型。北京是个古代文化建筑集中的城市,不宜发展工业,最好像华盛顿那样,是个政治文化中心,风景幽美,高度绿化,而北京的大批名胜古迹可以发展成为一个旅游城市。' B) W2 n0 Q& b3 l1 }& N) m
( B% u/ E6 ?7 m! o8 }2 i) R
$ P6 `. @# z9 g' {6 z6 S
1950年2月,梁思成和居住在南京、曾留学英国的著名建筑家陈占祥一起交了《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即著名的“梁陈方案”。提出在旧城外的西侧另辟新区。这样,旧城留下,新建一个新中国的政治心脏,而一条便捷的东西干道连接新旧二城,如扁担一样担起中国的政治心脏和中国的城市博物馆。
* n* q1 P5 A" }0 W$ C梁陈方案立刻被否定。1957年,陈占祥被打成右派,而梁思成幸亏彭真的“提前”保护,才免遭厄运。
2 R$ z3 ^( f' J9 b" ? 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梁思成知道旧城作为一个整体,无论如何保护不成的时候,仍然发出最后的呐喊。他退而求其次,希望保住旧城的城墙和城楼。 % x. L. D9 t% W9 `: W9 Z n
在北京《新建设》中,梁思成为北京城墙做了他最后的徒劳辩护,但最终,大部分北京老城与古城墙都被拆毁!
: G3 h* G+ ~9 D! v$ p- w: p! o% e& B# P4 Z& h7 b/ q a
何谓鼠目寸光,历史的矮子?0 F4 h+ h( I! R7 [
何谓功劳盖世,罪恶滔天?& N& W$ K% ]0 M/ C& C! D9 s! ^; p' M
7 L1 C' ?: q: H) n; `' S& m: Q为什么知识精英利国利民,功益千秋的建议总不能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