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W-W

[驴光掠影] 不远,就在幕阜山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幕阜山,在抗日战争时期,三次长沙会战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崇山峻岭之中隐藏着中国十数万军队,给日军以侧击,切断其归路。0 t; C# O1 i8 [0 E, m  B5 W  E$ p
皓蔚虎 发表于 2009-10-24 13:22
$ `: `* s: m& b- g) ]" r
那确实,在住的地方听老板讲了很多关于那时期的事情
发表于 2009-11-2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地方!!!!!!!!!
发表于 2009-12-13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下雪的时候, 山上会有一番怎样的风光?
发表于 2009-12-14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6# 流浪未央  
, ~/ L9 h2 ^- i' f5 l速度挺快,就一张好可怜八可怜的
( J2 E1 Q, B4 |8 i! J" B) Q20071& R' @8 T. @+ |7 s. H- r; {
W-W 发表于 2009-10-15 16:02
真看不出哪里可怜,倒是颇有西部牛仔的风范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幕阜自然景观资源  ]* S: h9 M( D7 ^8 l# h
1 ------ 虬松奇景0 G! E, q6 j& x  o. M

1 e; G0 j5 f7 x' d* L3 K幕阜山海拔 1000m 以上,主要树种以黄山松为主,山中自然生长成片高山黄山松林,面积达 886hm 2 ,系南方地区最大的黄山松群落,并被林业部列为我国南方黄山松母树林基地。黄山松受高山寒流,冰封雪压的摧折,顽强生存,形成了大量平顶奇松,虬枝展臂,笑迎来客。比较著名的奇松有:
$ I5 E9 L. }4 N) ~: c: M9 k3 a; S- p+ a
① 蟠龙松:位于一峰尖南天门悬岩之上。临岩而生,树龄达 300 多年,精干短壮,树枝虬杂,恰似蟠龙蜿蜒,游客至此,大都攀附其上,留影纪念。 . i4 l" x/ `9 w0 h+ O3 W; b
% Q; j; O( l: b. ?9 Y0 `
② 迎客松:位于沸沙泉西侧,胸径达 30cm ,顶平枝密,虬枝展臂,松青叶茂,笑迎宾客。
' g# ~' G$ Q: T' P# `- c
1 Z% A+ Q* E/ U# |③ 平顶奇松:位于天岳堂前,胸径 20cm ,树高 5.5 米,顶部平坦,恰似刀削,侧无旁枝,堪称奇绝!
5 A1 S% q) l  g) G2 h0 g' g
+ y6 @5 Z$ z- Q& P2 j2 N4 @④ 九龙松:位于丹岩游道旁,径干仅 10cm ,高不足 2m ,树龄却达 200 余年,枝骨环绕,恰似九龙蟠转,谓之 “ 九龙松 ” 。
9 G& R/ ]  k$ a7 F
# X/ C% T& B' V+ d: \, w$ d% ^④ 会仙松:位于燕子坪东侧山顶,树形奇特,树干达 30cm ,树高不足 4m ,身无侧枝,顶部平旷伸展,可同时容纳十几人坐立,相传八仙们常在此坐而论道,故名 “ 会仙松 ” 。
/ x. g  J& d$ r3 ]& T3 r6 E% Y' z9 d: }; P5 b2 Y
2 ------ 高山花海. u1 c7 M% o" a
1 a  Z  Z/ t6 L4 R/ K
春夏时节,幕阜山是花的海洋,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水马桑、缨桃花以及各种不知名的花朵,竞相开放,将幕阜山装点成了一位美艳的少女,主要品种有: 0 v, x( P% R6 I' g
% f" t% P; f& K" X' U  M1 U/ L/ u" x
① 高山杜鹃:幕阜山海拔 400-800m 之间有大面积杜鹃群落,分布集中,每到春季,山花怒放,红艳无比,一片花海;海拔 800m 以上,特别是山顶部位,集中分布着 20hm 2 高山杜鹃,铁骨丛立,先花后叶,每到春末初夏,竞相绽放,花团锦簇,惊艳娇媚,煞是壮观。 9 F3 m. ?9 n1 p, q2 f; E; X/ C
8 j8 O/ p5 {. H3 e
② 云锦花都:云锦杜鹃是一种名贵的乔木型杜鹃花。幕阜山海拔 800m 以上,分布着大面积连片的云锦杜鹃,每到初夏季节,繁花似锦,高贵优雅,花朵硕大,如霞似锦。 0 W" u* i) R+ P- Z* Q6 F. d* V

. z. _' l  a5 u2 ]* s9 B# d8 e$ t③ 缨桃缀岭。幕阜山拥有分布广泛的缨桃花群落,早春时节,漫山落叶之中,缨桃花迎春绽放,或大红,或桃红,或水红,一簇簇,一枝枝,星布于山岭之中,给人一种清新扑面、春萌初动之感。 ; }2 M; [9 h3 X% D& z" ]8 |

+ D! R; [0 G- G9 o9 G3 ------ 古树名木
! {# n: x8 Z" c4 V6 W) a' K2 h
幕阜山历史悠久,古树遍布,较为著名的有: 4 q! o  i. {2 B8 {3 g$ |
+ V+ i4 ]; h2 c( N
① 银杏三姊妹:位于天岳堂,三棵直径 1m 以上的古银杏生机勃发,据说系宋代一老道所栽,至今已达千年历史。 9 z3 q/ f2 d& E
0 @2 Q- ^0 R- |  B5 [! }
② 千年古檀。位于老龙沟沟里屋前,树径 40cm ,树高达 20m 左右,树龄千年以上,现已被人们奉为神树,树下建有一小石庙,供人祭拜。
4 I! w4 N! I0 i. T! Q
) F$ n) A0 Z2 T③ 银小姐槐相公:位于普济庵前,一株银杏,一株槐树,并排而立,传说系唐代庵中一青年尼姑所栽,寄托了出家人对人世间美好的祝愿,距今已达一千多年,胸径分别为 1.8m 和 1.64m ,树高均在 20m 以上。虽经多次雷击,现仍顽强生存。
( k7 R; _4 h; U0 S: f) T5 u- }* N- }7 Q* n7 w, y8 P4 f* W/ Y
④ 柳杉林廊:位于毛坡里,面积达百亩之大,一株株胸径 40cm 左右柳杉,挺拔高大,成行成队,形成了多处林间走廊,遮天弊日,荫凉宜人。
) A0 Z0 ~( T; L# e' f9 s) W8 R0 h6 j2 F0 Y8 q  z6 w, {
4 ------ 高山草原 9 X6 O* }# E! ]. D+ E0 q" C, g
9 t+ `7 D6 ?0 ?/ Y9 W" g1 ~" K- _
幕阜山上部地势平阔,牧草丰盛,草场大者达 35hm 2 ,有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秀丽草原风景。彩蝶飞舞,百鸟吟唱,走兽飞奔,引出阵阵山浪翻滚,游人至此,若能扬鞭跃马,则豪气顿生,宛若身在北疆。
) I: t4 L1 ]* K0 H7 w8 w4 z
, {& ^* B4 T; D: X' f, o( ~5 ------ 竹海奇观
0 o9 \# P7 ^# s  k, u; s0 }
) Q: o4 a$ c( a1 s9 c; _0 i, b$ n幕阜山竹林成片,自成景观,比较著名的有:
  j; E: q+ u% P4 f4 x: @1 ~2 p
3 v8 z  G, S6 j, d# z① 实心竹:位于天岳堂侧,面积达 10hm 2 左右,竹节一密二稀,径粗 2-3cm ,实心,见者无不称奇。
" H  k6 w# N% o" {% y4 U% f/ w" Y
% E& n  z5 R1 J② 青竹扫台:位于流水庵山背,一平坦巨石,石隙缝中生出一竹,枝叶垂于石上,一年四季在石台上拂扫,古人将青竹扫台列为幕阜诸景之首。   `+ M5 l3 G4 \2 H$ \; W; D1 S  o: i9 ]
, P8 p! _* I0 I& E
③ 多种奇竹:根据 2003-2004 年度中南林学院对幕阜山进行的植物考察显示,公园内共有名贵竹子达 16 种之多,其中紫竹、方竹、桂竹、筱竹等均比较少见而珍贵。 + a* A, C+ U6 F* R! ]  k9 M' }

) N, r$ p  L9 I3 [' j) t6 ------ 动物王国
" v3 N8 e8 E0 {' m$ C* f$ ], X; N$ Q5 D& ?6 V5 I5 b" N; P# Z- R* ]
幕阜山山高林密,洞穴遍布,沟壑纵横,是野生动物繁衍的自由王国,能形成景观的主要有: 0 z% L& Q2 a1 r7 \

0 k4 \% e  X& [" \3 N0 ~1 ]3 @( O① 猕猴攀跃:幕阜山自古以来,猕猴出没,目前,在一峰尖、老龙沟等景区出没的猴子种群数量约为 20 只左右,较怕人,野性重,游人常看见猕猴攀跃,追逐而去。
5 F) Y3 k6 H3 @: A0 Z
( b, X' o5 u& Z$ X7 r" y- C② 蝴蝶翩飞:幕阜山因受环境污染小,山中蝴蝶随处可见,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丰富,世界珍稀的金凤蝶等品种也时可见到。各种彩蝶翩飞,逐花而舞,给公园平添了几分幽静和秀美。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地文景观资源
: M4 {% ^$ }5 d' n/ G0 U4 H9 P; b1 ------ 幕阜丹崖
9 h& t8 h& j: C2 f/ j' b6 H5 O- U5 D
幕阜山南麓海拔 1520m 处有一悬空壁立的巨岩,独立高耸 20 余 m ,因传晋代真人葛洪 ( 字稚川 ) 岩下炼丹得道成仙而得名。素有 “ 幕阜丹崖谁敢上 ” 之惊叹。此处悬崖矗立,峭壁连天。岩边倒悬巨石下有一方形石洞,洞里石板垫铺,整洁有致,洞边两眼清泉,洞壁上凿有方形石碗框,左边一石灶,仍留烟色,此为葛洪当年 “ 渴饮岩泉水,饥餐石上松 ” 的下狮洞。自洞口出,攀上一狭石脊即为 “ 会仙桥 ” 。沿桥而往即至炼丹台,台分上下两层,皆悬空而挂,险绝无比。幕阜丹岩既高且险,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题咏不绝 , 明代郭本诗曰 “ 翠险巍峨插碧空 , 千寻峭壁染丹红。恍如神女巫山会,迓致仙人锦帐中。朝雨洗来添丽色,晚霞绚处贯长虹。药炉丹灶今何在,直欲乘云问葛洪。 ” + x( Q, D3 ^, Z4 r3 F: P

- e: w7 _/ Y, Y  e% `' N2 ------ 石田三亩 7 Y( }$ D' V, \  k

4 C' b: O  f6 t$ {幕阜山东北沿九龙池往前行不远的山坡下,有一形似园碟的巨石, 2 米见方,巨石上有天然形成的三块石田。临石观望,田埂依然,田中酷似新犁的土胚成行倒伏,尤为奇者,三块石田中,无源之水,终年不涸。游人至此,无不惊羡大自然的杰作。明代诗人唐佐曾咏曰 “ 层岩尽日锁烟霞,何事神仙认作家,三亩石田谁是主,我来欲学种胡麻。 ”
4 n6 T/ q/ Y+ B8 P6 a$ X: b$ y0 B  }
3 ------ 顶天立地
+ l5 |% z6 h5 j( d; d' _+ \) p# x$ x  X/ f" o' O
位于山之西麓,海拔 1500m 处,万丈峭壁之上,倒悬一独立巨石,底部仅有一细小石脚与地相连,似有间隙,顶部可容纳十几人同时站立,千百年来,任山崩海啸、地动山摇,巍然屹立,纹丝不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 Y, H$ r, Q% S* g% \% \! n# Z( R9 H* a5 q$ j
4 ------ 万古凉亭 ; ^6 y8 R0 c2 p$ q* w: S0 X: t

. T/ l# b2 M; v  X巨石倒扣,形似凉亭,位于 “ 顶天立地 ” 右下侧的 “ 万古凉亭 ” ,海拔 1420m ,面积 100 ㎡左右,传说唐时侍郎徐安贞、白琪、刘光谦、陈希烈四相为避安史之乱,隐居幕阜山,常在此聚会,因而又叫 “ 四隐亭 ” 。
5 Z  Z4 e5 S4 v' h: p
7 x* K( Z( X0 p: }5 ------ 佛石
5 v- I2 q) X) H2 y7 Y3 s' F! z9 }$ _' U
幕阜山西麓海拔 1380m 处,有一 4m 见方的陡峭石壁,天然生成三个惟妙惟肖的佛像 , 穿衣戴帽,全身披甲,浑然天成。 1 o( T9 w7 n1 p, B: t7 W2 R* ^

) d4 D3 z4 Y% E2 Y6 ------ 舍身崖
9 h% S4 T5 T8 I8 b- K9 w
; l1 i5 a- a3 g# N9 s+ E% ?7 v位于幕阜山顶西南部,有一面积约 60 ㎡的小石坪,临岩而生,陡峭险竣,传说许旌阳在此舍身成仙。故名舍身崖。 7 G  u: A) X7 L/ |

/ U4 ]9 b7 S; ]& V7 ------ 南天门 , a+ J* S; _: d

6 R, ^) z8 f8 o2 R% A) ?' K; ^位于幕阜山顶部西侧,海拔 1590m ,穿过两个巨石夹峙的石门,前面是一望无底的深渊,险绝无比,凭岩远眺,乡镇山丘,交错纵横,皆入眼底。 0 X1 `7 o. q/ @. d: L

/ Q' a' \8 s4 g8 ------ 神龟石 5 @2 M+ E6 o7 r* N

0 m2 T3 s3 e* ]; X5 J位于沸沙泉北部山岭的防火带上,海拔 1520m ,一长约 5m 的巨石,形似石龟,憨态可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7 h; y4 S0 J+ ^6 R, B: O. j1 X/ w) N8 ^1 x: v
9 ------ 风洞
! _9 ^& j. @) E2 F" b4 z. w: `+ [! V. e8 ~- q- L2 C2 M6 {& e
位于流水庵东侧山岭上,一天然石洞,深不见底,人到洞口,只见风声鹤唳,阵阵凉风从洞中吹来 , 令人顿生阴凉刺骨之感,至今无人敢下洞探险,神秘面纱有待揭开。 7 @% c/ W' T# ?4 q# J
1 a4 Q! F3 C1 ~2 Z; P/ m" a0 c  Q7 u8 R
10 ------ 九龙池
4 d# f: \4 T4 m0 y* T' t/ p4 _5 U
位于流水庵北部,一天然石池,水清无尘,传说系民间术士邹佰贤降龙之处,池中石痕形似九龙卧迹,故名九龙池。
  G6 ?7 Y3 k5 _& ?# s+ a8 z( p  P0 E9 z- b7 J( t! S# V
11 ------ 仙人下棋
+ I' c; q" q! c+ A9 \
2 I3 n7 p. H* T! P& R. z7 c3 z在南天门上首,有一处整齐规划的石棋盘,名曰 “ 仙人下棋 ” ,传说每当月朗星稀的夜晚,八仙们常在此饮酒下棋,著名江湖残局 “ 七星聚会 ” 便产生于此。
& W8 H, S/ e7 Z. Q+ C: v
% X% w# t; S8 K" V  M( s12 ------ 奇石怪崖
9 y7 q1 i$ i4 I+ C) N) n& V6 k- M1 k" n) b) P) X
幕阜山区部分地方岩石裸露,奇石,怪岩比比皆是。如上狮洞、下狮洞、鹰咀石、金蟾听道、猴坐石、关门石、飞刀石、秤砣石、荞麦石、鸡冠石、猴象保水口等等不可胜数,皆各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气象景观资源
, L9 l. Z. [" s" o$ S: F9 h1 ------ 幕阜日出
& {# V" O4 |) k3 Y5 v' x  Y! ^, J3 o1 e% R5 R! J8 g/ x& N
晨曦初露,登上海拔 1597.6m 的一峰尖,极目东望,但见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初时橙红,晨光茫茫,一旦红日升空,万物苏醒,雨露蒸腾,晨雾淼淼,给人一种清新、向上的感觉。 2 h& Z1 m+ L& r, G! i, B5 j7 F
; g4 w( F7 b) T  r  L7 D1 j. q
2 ------ 避暑胜地 $ U9 F2 i2 b; E3 [  E8 S
, N2 |; I2 \* s' ]- k# f
幕阜山海拨 1200m 以上年平均气温仅为摄氏 8.6℃, 盛夏 7 月平均气温摄氏 19.9℃ 。整个夏季天气凉爽,万木葱笼,花开如春,素有 “ 幕阜无夏季 ” 之称,加之山上蚊虫稀少,毒蛇罕见,空气清新,负氧离子浓度高,水质佳,是理想的避暑疗养胜地。 0 ^7 a: Q# W+ Q: x) H
/ r# L- ?2 c: W' u' f
3 ------ 云涛雾海
: u& S5 F4 B+ {: J5 Y5 D& D
7 b7 C% B$ O; n; |4 |+ O+ G春夏之季,该区降水量增大,地表水大量蒸发。山体气温带状下降,层面清晰,山下水蒸气上升,凝成雾珠。此时登山,雾涌云腾,烟波浩淼,恍若大海。幕阜山的雾常来去匆匆,飘浮不定,来时云雾汹涌,四野迷踪,去时倏忽飘过,晴空万里,变幻莫测,令人陶醉。若逢雨后放晴,常在半山腰形成烟波浩淼的云海奇观,白如羊毛,平似毡毯。山间彩虹道道,宛若座座仙桥,故山东部一乡镇名曰 “ 虹桥 ” 。 2 J1 ?! q5 K) t- _

: h- Z2 ~5 P% A* M3 |# u* C2 X4 ------ 隆冬雪景
6 \) P+ a; J' m/ r6 H' I! n3 _
5 g0 f, g# N* b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幕阜山又生一派景象。该区雪期较长,一年为 3 个月左右。大雪时日,雪厚可达 1m 以上,冰柱沿崖高挂,大者直径达 2m ,长可达 8m 以上。若遇晴日,登峰观赏,可见万树银甲,冰彩耀眼,北风吹来,雪涛翻滚。时值中天,冰塌声声,如若巨雷,使人惊心动魄,留连忘返。
4 y5 U' L7 H& N  k; e* T( ~5 ^# A6 }; C# u1 ]: t
  e5 j3 m3 N: F
5 ---- 洞庭银波
2 g! M' a0 i: o- H2 G7 e1 d( a  x9 h- v, `, E# G' D0 F: ]+ J
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日子,登上幕阜山一峰尖,极目远眺,可以看到百里之外的洞庭,烟波浩淼,宛如一只闪耀着白光的银盘,令游人感到神奇和惊叹!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文景观资源
! D. S9 g, K' c; D6 B幕阜山因雨量充沛,土层深厚,植被完整,故地下水贮存丰富,山间溪流湍急,常年冲刷,岩石切割深峻,形成无数水文景观。 " j$ X" a" f3 `
4 _* K* Z' O3 [" z) u( o2 M5 C  f, v
1 ------ 龙潭飞瀑
! t2 h' C' D2 v6 \! D& n1 ~4 r( n' o+ I1 Y- U9 j
幕阜山山峦起伏,雨量充沛,溪流湍急,故瀑布众多,最著名者为老龙沟景区,其龙潭瀑布又为之最,龙潭因山岩断裂分为上下二潭,上潭澄碧幽深,山岩夹峙,溪水自上面一石撕开,旋即又合为一股,从 15m 高处飞流入潭。上潭水自出口处一斜石分开,形成两股至半空又合为一流,飞流进入下潭,落差达 40m ,潭边轰鸣震耳,水珠飞溅,令人顿觉寒气袭人。 0 v; C( o: @2 @. D& p6 H8 O
" c! g0 X& X' I
2 ------ 高山平湖 * i$ C. m0 H# x1 G
; r* n& W4 e4 Z# \' f
幕阜山腰海拔 600m 的中坪村境内有 1979 年修建的平江四大电站之一 —— 大江洞水库。汽车从昌江沿山绕行一段后进入库区,放眼四顾,但见群峰之间,碧波千顷,湖中小岛星布,青山倒映其间,风光优美。该库容积达 3000 多万 m 3 ,建有两级发电站,装机容量 40000kw ,且有从幕阜山顶铺设的引水渠道,水量充沛,四季不竭,是平江有名的高山平湖。
% ~7 Z+ @7 f3 q
+ t5 J3 [7 X6 {5 |; }7 K7 P7 k3 ------ 沸沙古井
/ j8 V- j" B' @/ d" N" S* b1 z
. G! f. G7 `! ]1 {9 u" p8 m幕阜山顶 1500 米处有号称天下第二十九泉的沸沙泉 5 口,泉水从地底往上喷涌,激起泉眼细沙上下翻腾,恰似开水沸腾,故名沸沙池。该泉久旱不竭,异常神秘。泉旁建有石庙,据说逢旱求雨很有灵验。沸沙池水,水质清冽,甘甜可口,不含有害物质,是优质的天然饮用水, “ 高山有好水 ” ,品尝沸沙池泉水之后体验更深。 ; n* p8 n) u0 T6 Z0 T

8 n$ v, q+ j4 S( V4 ------ 风瀑雨瀑
# y! v* y( E9 a
0 |1 m" X) D7 C2 B# @; I# G- _老龙沟景区中上游海拔 1100m 处,有两处相连的瀑布,上者名风瀑,下者名雨瀑,均落差在 30m 左右,宽 10m 有余,气势磅礴,飞流直下,水珠飞溅,似风似雨。
% }. c4 E% r3 r! x
% a1 E1 c, Z) z! O3 e# @, g0 H) r5 ------ 鸳鸯瀑
0 A5 l$ y& R$ H! T- O8 c
0 }# n. k9 z+ R( N/ t( G位于老龙沟下游,海拔 700m ,溪水从沟中一巨石两傍绕石而下,形成左右两瀑,一雄浑,一纤细,娇媚含羞,婉转轻流,梨花万朵,故名鸳鸯瀑。
% @, C& Z0 \) u, z1 k. {. A& m& {& j" k/ Q* S3 c" P: S: o/ g- R+ R0 f0 d% D" X
6 ------ 神秘老龙沟
3 E/ F* {$ L- a- b- Q
7 g! f* x, d5 B老龙沟位于公园东部,从山顶沸沙泉发源,流入昌江,绝对落差达 1300m ,流程 9.6km ,由于水量充沛,落差悬殊,故在沟中形成多处风格炯异的瀑布和水景,溪水清沏透底,奇石怪岩,错落其中,大潭小潭,遍布溪间,两岸是保存完好的原始次森林,花团锦簇,野果满枝,硕果累累。各种野生动物栖息山沟两岸,或下溪饮水,或下沟觅食,为老龙沟平添了几分神秘与幽静。
0 r4 F) S, ~. g8 Y1 M, S
& n4 Q. @: L' M- ^: l7 r1 b0 S. E7 ---- 汨水之源 芙蓉池 6 T9 r7 T$ z% ^1 a
3 f/ O3 M$ d6 y& d' ^2 {$ M
位于一峰尖南部海拔 1560m ,一股地下水汩汩流出,形成一个面积 30 ㎡左右的水池,泉水清沏,水量沛然,系汨罗江的最高水头和主发源地。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考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文景观资源
* u) A6 a/ i: F幕阜山因大禹治水驻足,三国东吴大将太史慈设营,葛稚川炼丹,爱国将领抗日,而名声远播,文人墨客临山赋诗,留下诸多遗迹。 & u4 M5 u( ~* w3 s# T
9 g( N; _' P; W! L7 [% ]
1 ------ 道仙福地
5 \. l2 ], J! R/ d9 B' U/ A. c2 |5 G, C4 x, X' R- \. P9 V8 X
幕阜山历来为佛道二教圣地,曾因葛洪于此登仙,许旌阳于此炼丹,艾仙人居此修炼等诸多道家遗迹而扬名,唐朝时杜光庭所著《洞天福地记》中称幕阜山为道教 36 洞天的第 25 洞天,名 “ 玄真太元之天 ” ,而享盛名。现除葛洪修炼遗迹 “ 丹岩 ” 、 “ 炼丹台 ” 、 “ 会仙桥 ” 外,还有冲真观、青阳宫等道教遗址。规模较大的宋朝敕封的 “ 冲真观 ” ,有五殿,其中皇坛殿就有 48 柱, 48 灯,金碧辉煌,气象巍峨。又如清阳宫,建在海拔 1200 米处,整个宫 600 多㎡的主殿全部用花岗岩条石砌成,无一根木材,宫内石雕奇特,栩栩如生,保持着特殊的建筑艺术风格。目前,公园已筹资 200 多万元恢复了 “ 天门寺 ” ,朝拜者络绎不绝。 & s) h) N9 ^2 d0 Z
- X+ ~2 t: g" `- k3 B$ c, k
2 ------ 大禹遗迹 1 o% g" d& [- P1 `! I9 V) D% h

1 q5 @, N+ s9 @# }相传古代曾经洪水滔天,淹没了幕阜山,传说大禹治水曾驾船至此,清同治《地理志》载,山有石刻篆文曰: “ 夏禹治水到此 ” 。山中至今仍留下了 “ 系船石 ” 和 “ 烂船坡 ” 二处景观,似乎佐证着这一传说。
) ^$ ^7 ~6 p- [( }
3 b4 }. T# l+ l# B3 ------ 摩岩石刻 " m/ }+ I$ T  [8 W2 \
* j+ \/ S& H% c' |
古人登峰,抒怀题字,吟诗作对,留下了大量的岩刻、岩雕及石雕,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及艺术遗产。其中岩刻最多的为 “ 上狮岩 ” 。登上一峰尖,左侧可见半天然的石洞,洞顶部为一拱形大石板封盖,上刻 “ 上狮岩 ” 三字。此洞临崖而生,下临万丈绝壁,人不敢久留。石门两侧刻有一联,曰: “ 幕阜南岳同日月,洞庭狮子并乾坤 ” ,横楣是 “ 极无峰 ” 。入洞有一石台(现已无佛像),旁刻一联 “ 多别凡情观自在,喜除世事悟真空。 ” 从洞中出一小石门,是一开阔之地,巨石叠砌,一石壁上刻一联 “ 幕天席地 · 阜物康民 ” 的藏头联,石壁前有一 “ 仙人下棋 ” 景观,两条对称石凳中一方形石棋盘,旁有 “ 天岳第一峰 ” 及滇南梁德奎题的 “ 拱众山星 ” 石刻。抬头上看有一峭壁,上面有众多题诗 、题字,如鲁道源的 “ 雄霸南天 ”4 字,每字阔约 2m ,极为壮观。西下十来步,两巨石对峙,中间仅可过人,此为 “ 南天门 ” 。石壁上刻有 “ 虎踞 ” 、 “ 天门 ” ,署名鲁元。出 “ 南天门 ” 便是万丈绝壁,不敢俯视,壁上刻 “ 风啸云从 ” 四字草书,署名马子良。整个 “ 上狮岩 ” 巨石遍地,石刻无数,特别有些石刻是一些古怪的图画文字,排列整齐,有待于历史学家和文学学家考证。 - d( Y1 Z' H1 [4 [/ x- o: Y/ u

0 ]0 f" E/ I5 K; v1 D2 K4 ------ 崖刻福寿 $ a! ~& U- Y; `& D

5 f. x6 l+ E1 K( ]1 Z幕阜山上许多文人墨客留下的岩刻中,岩刻福寿是为姣姣者。刘家坪石崖上撰刻一大 “ 福 ” 字,狮岩路边撰刻一大 “ 寿 ” 字,寓意福寿双全。每字长宽超过 1.5m ,笔力雄健,结构严谨,字体峻美,确系名家手笔。原有题款,可惜因风化剥蚀,只能依字体判为晋时所刻,书者撰者已不可考,仍然不失一大景观。 * F  \% u' {& \9 G$ q# s# \3 C4 C7 O
) B, @# }8 _/ Z( D3 M; ^/ f
5 ------ 吴楚分界天岳关 ( D9 n2 ?7 N( J% h
0 z$ [- }  \1 a- T9 V. K; o  d
位于湘鄂两省边界的天岳关,以其地势险要和中国军民在此阻击侵华日寇浴血奋斗而享盛名。天岳关,海拔 1200 m 左右,北临湖北,南面湖南,东接江西,左黄龙,右幕阜,两座巨山夹峙,中一官道相连两省。咸丰五年(公元 1855 年)于此建卡,高 8.6m ,宽 7.2m ,可谓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由于位置险要,历为兵家必争之地。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均在此进行过激烈战斗。尤其抗日战争中, 1939 年为阻击日寇进犯长沙,国民军 58 军 29 师与侵华日军在此激战两昼夜,歼敌数百,给日军以重创。现有公路可达关口,关上有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的纪念碑和纪念亭,碑上当年蒋正中题写的 “ 气壮山河 ” 四个大字现刊刻如新。山上林木茂盛,山势雄奇。游人到此,领略古战场风光,凭吊先烈忠魂,令人感慨无限。
2 F- L) \; q+ W# [$ n
1 K, f3 w8 G8 }& ^' q- F! A6 ------ 抗日遗迹
. r: q; V  ^. N1 [8 c2 l
' B. s( h: g8 r& C, l处于一峰尖西侧的 “ 上狮洞 ” ,原本是一个天然石洞,抗战期间,国民革命军第 58 军曾驻扎在这里,军长鲁道源先生设战时指挥所于 “ 上狮洞 ” ,并在洞壁上刻下绝句一首: “ 幕阜顶天立,雄霸震四极,气吞三岛寇,热欲干戈戟。 ” 穿过山洞又是一片开阔之地,左侧悬崖之上,鲁道源手书石刻的 “ 雄霸南天 ” 四个大字现仍历历在目,表达了抗日将士誓与日军血战到底的决心。 . f  j. ?) Q: F, V
! I+ a8 P2 u, h  ~- d. i
4 ------ 葛洪炼丹遗址   T( O! j* A; D  a& J- ^

* v) b2 z9 a, `- D( Q葛洪,字稚川,晋威和初为散骑常侍,闻说幕阜山有丹砂,遂至幕阜丹岩一天然石洞 “ 下狮洞 ” 内炼丹,并著有多种道家著作,系中国道教学说的创始人之一。 相传,当年葛翁在炼丹修行时,观音菩萨为考验其意志,于一大雪之夜,化作一美女前往借宿,葛真人婉拒,次日葛洪早起,见石洞门前留下一滩血迹和几缕青丝,疑借宿女被虎食之,乃深深自责,悔之晚矣!遂至丹崖岩跳崖自尽,观音圣母托起一片祥云,将葛真人升入天堂,葛洪遂成正果。明代诗人郭本有诗云: “ 翠险巍峨插碧空,千寻峭壁染丹红 …… 药炉丹灶今何在,直欲乘云问葛洪 ” 。
* \# p& J5 p% s" W3 z7 E" n
0 [; X" Z  o5 x3 s$ B8 ------ 大山古村落 3 J+ ^0 G# \% s: C4 o' G3 t

! @. Q6 ^/ Y% C* Y) B在老龙沟景区中游地段,沿山沟凹地有一个自然行政村,名叫大山村,面积 1km 2 左右,人口不到 200 人,世世代代沿沟而居,所有民居均系木、石结构,极具民俗风情。山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即是利用山区落差悬殊的水利资源,在老龙沟沿溪两旁垒建几十栋小石屋,采取水轮石臼自动碓臼的方式,将树枝、树叶冲碎成粉,进而做成宗教庙宇专用的各种神香。据统计,该村所产香粉量占整个岳阳地区神香产量的 70% 以上,已成为了老龙沟景区内的一大民俗景观。目前,该村仍是一个未通公路、未通电、未通邮的 “ 三不通 ” 的古村。极具特色!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map-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会员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HUXIANG Inc. ( 湘ICP备11007400号 )

GMT+8, 2025-9-20 17:30 , Processed in 0.12306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ARTERY.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