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周必小

[驴光掠影] 走近新疆建设兵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2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灰姑 于 2009-12-22 22:01 编辑
0 p& w- G7 p8 V' l1 ~4 \; w
+ h2 }2 N7 g( L' I6 w照片太美了。
6 |$ [& {0 o; [" @) y  B  C42.牧场新歌.jpg (153.76 KB) & g2 v" R% |! l7 i- r; W8 d# J
下载次数:0* J( d0 e1 U. Q  r/ X
2009-12-22 12:36
# r! l1 H3 O5 y( h6 i/ n
' ?+ l, [. L2 h. {1 G& S! f; |& |0 o* e) k/ l& L

% c- u* T/ y+ T- J) o5 j9 b% r
- a4 |6 |; \: ^  @ , e" X! }) R! o% x
43.巍巍雪山下农8师的棉田.jpg (168.13 KB) ' J( y) Q6 Z2 ^1 I, l; G2 U
下载次数:0
, o8 F0 n" a; \4 k3 K7 I2009-12-22 12:36
4 R7 [( R" g- t. |7 C& n, m- o  g6 p5 m
/ ~6 g+ g, ?: q3 }, q" m2 t

" c7 S" Q8 f2 H" H  `- D" c! q$ _' e: \8 X8 K1 Q

; \1 y0 T+ q8 U44.情系紫泥泉.jpg (185.53 KB) / z9 R0 [8 C; R9 l
下载次数:0
- |1 s0 A  \2 ^: }( B2009-12-22 12:36
) |6 t6 M/ C5 S, r8 O6 f" |
- h" }0 R" t# b9 o" ~- D, ^" e2 ]! T% Z1 C
* S" D  }0 ^' [1 Q

0 Z2 n5 p8 U; ]3 g2 ?8 J- E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3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前往紫泥泉泉路途所拍摄。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3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到达紫泥泉的五彩山附近山顶,看江山如此多矫,感觉祖国的大西北真美。新疆的风景甲天下。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3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石河子,我们参观了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它前身是1988筹建的石河子军垦博物馆,1995年开馆,是全国第一家反映军垦历史的博物馆。馆址设在“军垦第一楼”1952年修建的原第一野战军二十二兵团旧址内,是石河子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3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周必小 于 2009-12-23 00:40 编辑 . f* j! p& J# L4 Y9 e6 d+ u! N. z# A

; t- a, w) ~  Z% ?" [3 m石河子历史上芦苇丛生,野兽出没,只是一条卵石沟,宛如一条流淌着石头的河,故而留下了这个憨厚淳朴的名字。石河子市是联合国“人居环境改善良好城市”,是农八师师部所在地,农八师和石河子市实行政企合一领导体制。她位于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的南缘,以优美的环境、独特的文化、璀璨的文明被世人誉为“戈壁明珠”。从讲解员的讲解了解到,石河子的建设有今天,不能不提到1954年--1967年兵团的实际主政者第二政委张仲翰将军。50年代初他与苏联专家规划的石河子城市建设,到今天仍然不过时,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杰出典范。张仲翰出生河北沧州一个大官宦人家,其亲叔叔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国民党“摩擦将军”张荫悟。张仲翰在北京上大学入地下党,毕业后遇“七七事变”,他拉起了一支三千多人抗日队伍,后编入120师任团长。不管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南泥湾和新疆屯垦第一线,最困难最艰苦的地方,王震都把张仲翰派上去。1956年成立农垦部,王震推荐张仲翰兼任副部长。张仲翰一表人才,儒将风格,能力极强,终身未娶。“文革”中因政治斗争被关押到北京迫害致死,骨灰撒在天山南北,把他的最后一生都献给了新疆兵团。 
$ k0 j! P: D/ y1 j0 {9 N      新疆和平解放时,进军新疆的解放军一野一兵团10万人,随陶峙岳将军起义改编为解放军22兵团的新疆国民党军10多万人,这么多部队要吃粮食,消耗物资,怎么办?中央租借苏联民航飞机往新疆运送银圆大洋都是远水难救近火。于是,一兵团司令员兼22兵团政委王震将军、司令员陶峙岳将军、军政委张仲翰将军学左宗堂屯垦戌边,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22兵团司令部、26师及25师一部进驻石河子这片荒滩,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开始了“铸剑为犁”屯垦戍边的伟业,创建了石河子垦区,当年部队为了筹集建设经费,干部战士从每人口粮中每天节约100克粮食做种子,3年不发制服将节约的服装费修建工厂。新疆的工业开创初期,企业基本上是部队修建,后来在兵团成立时,将许多工业企业移交新疆自治区。在戈壁瀚海创造出创造了“人进沙退”的世界奇迹;她是中国“屯垦戍边”的成功典范。
: x, v. `$ u; I: Z& P    1950年代初,兵团前身新疆军区农业建设部队从湖南招收了8000多名文化女青年到这里工作,被称为八千湘女上天山。照片为湖南女青年合影。今天,她们中大部分人还健在,但很多人没有回过湖南。2006年,兵团和湖南电视台策划拍摄了《八千湘女上天山》的电视节目,兵团送给湖南一块重达120多吨的天山花岗岩,在长沙湘江边修建了天山石纪念碑。纪念碑落成时,邀请了部分兵团湘女回湖南参加剪彩典礼、回乡探亲。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3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周必小 于 2009-12-23 00:46 编辑 9 q3 `# k, _8 l0 K5 O1 T

9 v9 _8 T2 B0 A当时兵团开办的幼儿园孩子们合影。虽然幼儿园的茅草房简陋,但看来孩子们身体健康,营养不错,今天这些孩子很多成为了兵团的各级领导骨干。我们接触到的兵团50岁以上的干部,感受到他们政治文化素养普遍很高。我想由于50、60年代的政治运动,不少内地知识分子被划成“异类”,发配兵团“XX”,兵团人没有歧视他们,很多人并没有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而是分配学校教书,所以那一代兵团的子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最典型的代表是诗人艾青,他打成“右派”后发配黑龙江垦区劳动,当时的农垦部长王震到黑龙江视察,见他情况不好,立即将他调往兵团石河子从事文化工作。艾青在石河子结识了很大一批文学青年,带动了兵团的文化发展,石河子市现在建有“艾青诗歌馆”。这也是因为新疆当时远离内地的政治风暴中心,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结果,被发配新疆的“右派”没有象内地那样,在“文革”中受到无休止的批斗。从80年代的文化部长王蒙离休后写的回忆录看,当年他发配新疆伊犁劳动,同样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很好待见。 
. j- B- K& y; I1 I1 K    军垦博物馆门前的广场上,哈尔滨飞机制造厂自行设计制造的轻型农林客运多用途双发活塞式运一11型飞机,这架飞机是1983年新疆兵团通用航空局诞生时的产物,飞机有王震将军亲笔题字“军垦农航”四个字,由新疆兵团通用航空管理局捐赠(未完待读)。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表于 2009-12-23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谢谢楼主maliu18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3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47# AK9   b* _, X) x+ [  h1 z+ C6 M
8 R% f$ }) W0 [2 u  Z9 j
感谢少将同志关注,中尉向您敬礼了!
发表于 2009-12-23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PP哈~!!
# V! V) V! H  |欣赏了~!!:)
发表于 2009-12-23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加 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会员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HUXIANG Inc. ( 湘ICP备11007400号 )

GMT+8, 2025-11-7 18:32 , Processed in 0.08044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ARTERY.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