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阿荣

上天入地,记端午石门登顶云雾山、溯溪黄连河、探萧洞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荣 于 2012-7-9 13:21 编辑 $ m9 C* w% |2 U8 |# n. P/ ~; i; t
8 C0 [0 W+ }$ Y2 _, G
       8点多到达农家已是饥肠辘辘,稍做洗漱,厨房里早已飘出诱人的菜香。听说农家人凌晨5点就起来为我们张罗早饭,香甜的白粥、肥而不腻的正宗石门农家腊肉以及各色土产,吃得我们大呼过瘾,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吃过这么丰盛的早餐了。( {0 }; P0 P6 z4 a
$ ^* c7 M$ _( i( N# x' m! ?
农家腊肉,五花肉熏制,色泽金黄,肥而不腻,每一口都透着柴火香,直接切片蒸熟,原汁原味,实在过瘾
2 ?* O. V0 o* |: D/ e* i+ E9 y
1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荣 于 2012-7-9 13:21 编辑
( L8 r2 U) q) }8 Z% X% s( ]# c# U" C+ }- I1 \
       饭饱,继续上路,今天的目的地是山脚的黄连河。
       顶着烈日,几小时的山路实在是耗损体力,心想着如果不是早上那两碗腊肉稀饭支撑着,人早就晒晕了。11点左右到达黄连河,酷热难耐,早已迫不及待下水。
       黄连河坐落在一个峡谷中,溪水清澈见底,每一脚踏入都会惊得水中小鱼四散奔逃。而路边偶然出现的一条瀑布、一簇高山细流、一汪碧水,岸边高耸的崖壁.....都是绝佳的美景。不得不说背着登山包溯溪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很多时候真想跳进水里顺水而漂,省得去攀爬沿途几米高的巨石。不过因此所造成的通过麻烦,却往往在现场转化成幸灾乐祸的看别人惊叫受苦的快乐。
       在通过了一个几公里的暗无天日的引水洞后到达公路边,原计划2小时的溯溪居然被我们玩出7个小时,我今年都会晕水了!
$ u$ p6 z) b5 T& y, A! u+ d& q, C0 v$ Y& _4 I$ ]+ h% _) N
一路玩水难得拍张照片
0 N' m5 ^, S8 w* X
1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地方只能爬石头9 ]' V) y4 w9 d9 V8 H( F
1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瀑布前留影) u& [, ~, h4 A7 E9 V% s" C
1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荣 于 2012-7-9 13:22 编辑
; X% L! N( O( v: ^  w5 {6 t
8 X& m- Y0 ?0 _: C4 u       劳累一天,晚上自然要好好犒赏自己,土菜一桌,啤酒几箱,嗨得四邻都来看热闹。
       钻进帐篷刚躺下就沉沉睡去,醒来已是第二天早晨。今天的项目是我从未玩过的探洞,而事实证明,这是我此次旅行最大的收获。
       一早出发搭乘最早的县级班车去往目的地“硝洞”。当我还在感慨前天云雾山如果有云海肯定绝美,没有想到班车驶到盘山公路段时,眼前居然全是云海,看着路边偶然出现的民房,我突然对当地人有点羡慕嫉妒了。
       在向导家吃了几个粽子,去探洞的11个人分批通过摩托、汽车甚至是推土机带到了洞口。“硝洞”是一个之前从未有人踏足的原始洞穴,据说为了我们的到来,前一天当地特意组织12个村民搭建了进出洞口的绳索和楼梯,并且提前试探了路线,而今天更是有6个人陪同我们一起下洞,这让我们倍感安全和感动。
- I$ M: t3 F3 `" ~; ^# y) m" E! f, d: G. |! i( m  ^4 J
几个朋友坐在推土机的铲子里一路颠簸到洞口,除了骨头差点散架外,全身都是黄泥
5 s+ e# c' a( z% t& A4 K$ x' w
1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下洞口是通过一截5米左右的绳索和3架10米左右长度的楼梯合并在一起,当地人永远都是分批走在队伍最前面和最后面提供保护
: H; \$ b) l; p$ Q8 m$ @! l 1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荣 于 2012-7-9 13:23 编辑 / _3 K! r# T4 q' `- j$ k7 G- q
- o* u. c( e5 T" A+ z  \
      此次旅行为了减轻重量我仅带着自己的G12卡片机,而探洞时甚至都没有带备用电池,因为考虑到洞内漆黑一片不会有机会拍照。这些幼稚的想法在我双脚踏上洞底地面时变成了一阵又一阵的悔恨。我无法形容那种美!站在漆黑的洞底抬头望天,早晨从洞顶树丛间穿射过的金色光线直到洞壁上,那种丝丝缕缕如梦如幻的景象也许只有真正看过才懂。我突然记起早几个月国家地理杂志曾出过一本喀斯特地貌专辑,里面众多探洞照片都美轮美奂,原本以为那些都是很难得的风景,而此时我居然就看到了杂志上的景象,而且比杂志上静态的图片更让人震撼。拿着相机在洞底乱串,似乎每一次切换角度都有不一样的味道,头顶的这扇大自然的天窗百看不厌。
        队伍11个人加上6位当地向导,一共17个人,全部下到洞底已经耗费1个小时(主要是我们太慢)。每人举着手电跟随向导向洞穴内部探寻,沿途各色各样的钟乳石和岩石总会引起所有人的想象,寿星老人、犀牛、龙头、观音... ...千奇百怪目不暇接;某些钟乳石轻轻敲击甚至发出不同的节奏,声音在洞里悠扬婉转;而洞里看到的蜈蚣甚至已经全身白化透明,即使拿手电去照射也一动不动,这些都让我这类第一次玩探洞的人大感新鲜。只是因为时间问题,最终只探得上百米就打道回府了,留下的除了惊喜和兴奋,更多的是遗憾,下一次应该要单独安排一整天来玩个痛快,当然还要带好相机装备!

; V1 w: E6 Y$ e& M$ a
早晨从洞顶投射下的金色光线,该照片是拿队友的单电拍的,成了我此行最喜欢的一张照片0 L1 ]* S! Y5 r' t0 N% B6 w: m
18.jpg

点评

哇哇 真的很漂亮 这地方太美妙真让人向往 我怎么才看到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5 20:53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1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站在洞底,边拍照边通过对讲机与洞顶的人交流,图片拍的是队友正在下洞,洞顶到洞底大概35米左右高度( `! N# w3 Q' N  ^' j
2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洞内一片漆黑,照明全靠手电,但拍照的时候我却发现最合适的光源是当地人手中的火把以及其中一名向导手中的黄色探照灯
1 U- t. J0 g. |% I0 |  d, _ 2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会员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HUXIANG Inc. ( 湘ICP备11007400号 )

GMT+8, 2025-8-5 13:54 , Processed in 0.237953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ARTERY.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