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野云闲鹤

[驴光掠影] 金秋北国,天地大美;今古人文,气象万千。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2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1668年,韩城县令翟世琪率领芝川民众大规模扩建司马祠,在司马坡上架了一座天桥,并把南原的土运到司马祠前,垫起了祠台堂基。他们把堂基前方数丈深的沟填平,筑成了这条上祠之道——朝神道。
朝神道修得非常有特点,中间低,两边高,晴天可以作为人行道,下雨天是排水道,一路两用。
nEO_IMG_DSC_027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2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朝神道上又一牌坊
nEO_IMG_DSC_027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2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野云闲鹤 于 2010-12-13 20:32 编辑 8 U; {+ O5 E- J$ \$ K$ \
/ H$ B  E1 A5 Y! e
过“史笔昭世”牌坊后又见砖砌牌坊,上书河山之阳。牌坊两侧的对联是:圣人光道统,汉史竟经文。0 e# E8 B/ N, X4 a( N, I  Y
nEO_IMG_DSC_0278.jpg
nEO_IMG_DSC_033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2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过“河山之阳牌坊才见太史祠祠院大门。
nEO_IMG_DSC_027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2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野云闲鹤 于 2010-12-13 20:34 编辑
" [' x- z8 p  h: ~8 J) y' m$ V+ n# D# J5 E
祠院大门前回看来时景观
nEO_IMG_DSC_0282.jpg

右望即黄河大桥

右望即黄河大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2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史祠祠院大门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2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祠院是整个司马迁词墓的主体建筑。祠院由献殿和寝宫组成。献殿是司马迁后裔祭祖的地方。
/ S) S+ n  K, q% E9 H: Q7 l; F2 Q0 H
献殿的对联上联是: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下联是: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横批是:文史祖宗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2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野云闲鹤 于 2010-12-13 15:52 编辑
( ]  _1 w; i8 K/ i- f$ Z, |7 @! {# Y$ ?1 r" z- A2 m0 E6 ~% q
 5 N+ [$ E, o* [/ G4 C" {. t, w
寝宫正中暖阁里,是司马迁的彩色泥塑像。像高140厘米,身着太史红袍,手握竹简,面朝北望。

6 I( t/ V0 ~" S: A2 I' v寝宫,修建于1125年,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保存得非常完整。文革期间也没有遭到破坏。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引用了司马迁的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由此而幸免于难。而文革中未能幸免的文物与古建筑又何止万千。
% s* p! ?/ q! Y7 H
nEO_IMG_DSC_0302.jpg
发表于 2010-12-12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老师辛苦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野云闲鹤 于 2010-12-14 11:23 编辑 ' b" {1 ~( X2 w4 |6 r  o  T
学习了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老师辛苦了。$ ]7 _/ l% y$ f' j% k) K
qiaofu 发表于 2010-12-12 22:32

$ k6 w- Q& E: D" q6 \8 l初冬微寒寂寥中听到你的一句“辛苦了”,心中倍感温馨。我不辛苦,讲自己想讲的话,虽还难以酣畅淋漓: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事不光有味还有点点意义,何来辛苦。只是双指笨拙,这打字怎么也快不起来,捉虫似的,有点磨人。谢谢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会员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HUXIANG Inc. ( 湘ICP备11007400号 )

GMT+8, 2025-8-8 00:21 , Processed in 0.09484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ARTERY.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