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哈王

[驴光掠影] 赏漫山红遍,访甘棠古朴——资深堂永州游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草的贤惠温柔让农夫的笑逐颜开
$ i* ], L' Z; G0 p 1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笑,平常不多言的你就像是那花儿最美的笑靥,将那青山映衬着更加的妩媚动人。4 N4 p$ @2 {7 K
3 p$ K1 t4 s8 `$ e8 B% I; \

* ]4 L* U# g2 ]( ]
* ~# r9 A4 E( F( w4 w
1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1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花不是为了凋谢而开,花也不是为了炫耀而开,花是为自己而开的,就像米兰不为别人灿烂,专为自我抒情自我宣泄。它们批发喜怒哀乐,它们收藏爱恨情仇,喜时让天地妒忌,怒则使日月感伤,生命释放出的永远是一种坦然、潇洒和豁达。/ d- ^1 A9 O% e- t4 Q5 S

7 @+ L* I( R5 _ 1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1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几个堂客们欢笑着、尖叫着、摆着各种破丝让摄师们为我们拍照留影,说实在的,这是我看见过的最美的杜鹃花丛,就连老天也不忍心再让雨水破坏我们的兴致,停下雨让我们尽情地赏花、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4 I5 O3 u+ Q( e4 m( L! ^* x& O, B
: Q% m' {! ]/ g" P# K/ g, q9 i
20.jpg
5 w9 g" I- r& M8 X4 M* l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哈王 于 2011-5-20 13:16 编辑 & \) x3 ~: c7 i  C. |# d1 \2 z/ Z
- s5 c9 C, Z- Q' Z1 z# j" [( s; x3 C
从阳明山赏花后,因为从阳明山到上甘棠的近道正在修路,全线封闭,因此我们必须绕道到永州,再从永州前往上甘棠村。午饭就顺便到永州最著名的血鸭店吃了特色菜——血鸭、螺丝肉、锅巴肉、豆腐酿肉等等,满嘴留香,余味无穷。    当车行至双牌县刚进山路时,行者的车胎不幸被尖锐的石头划破,两个车胎同时牺牲。农夫载着他再次到县城购买轮胎,待他们换好胎,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所以我们到达的时间比预计的17.30推迟了一个小时。
# E6 F" h; w- x7 V    到村口问路,问事先联系的周老师家,一个学生摸样的小弟带着我找到了周家,周老师忙不迭地请我们进屋,忙不迭地为我们做晚饭,宾至如归。! L0 M* ~3 w7 L- F* c! O3 p! U7 c
上甘棠村,听村名就是那么的诗意,感受到一股扑面的古风。《诗经》的《甘棠》诗中有“蔽芾甘棠,勿剪勿伐”之句,据悉植物中的甘棠树就是杜梨树。  . S4 n; N0 x2 j3 q/ `& [+ w  D
村中大部分人姓周,传说是周朝召公的后代。召公当年在甘棠树下公正地判决官司,让百姓各得其所,深受其惠。后来人们捧着甘棠,怀念召公之政,还作了这首诗歌颂他。取村名“甘棠”,既是表示渴求惠政,也是为显示家族史上的荣光。
) j# a- R* K8 Q- a站在千年古桥上景色如此宜人
% A6 D8 A3 O; [% ?5 f2 F
, i9 E9 `5 ?* Y( m& X- E 23.jpg
+ g( F6 U% S) V: ?3 ~) s+ x* f1 W. e7 y. z: a5 e1 e0 l- y
DSC_252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庄。村右昂山翘首,村左将军山耸立,村后滑油山平缓,好像一把太师椅,村子就安坐在椅子上。优雅中未脱村气,古朴中带着沧桑。
" s) ~. n9 k4 Z% c+ g" m& B 26.jpg ' q( }" w6 `4 d6 J5 P6 {
# H7 L% ^$ ]# B0 o1 U  m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周老师透露,他是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原住民,到他已经是第42代了,有辈分小的已经到了47代,按20年一代,这个村也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A: U- ~1 w3 L) ]3 d" Z! P% Q

2 a) ^1 L8 l8 w+ G 2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日一早,大家吃过早饭,由周世旺老师带着我们参观古村落,从唐时的屋基、宋时的步瀛桥、明代的文昌阁和门楼、石板路到明清时期200多幢民居都详细地为我们做了介绍。他还带我们参观了他的租屋、村里几代的大地主的老房子、月陂亭等古迹。
, A2 Z" a. X! f# F $ k" ]0 a# P3 W: {
2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会员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HUXIANG Inc. ( 湘ICP备11007400号 )

GMT+8, 2025-9-20 06:21 , Processed in 0.18910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ARTERY.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