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2-7-20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里里 于 2012-8-3 18:05 编辑
9 o0 y' z* [+ q+ S
( ~# ?$ M. d# I* }" Q5 ], f
- k! F, c' e% B$ c, t
( e; }% ~7 g, ]; X口叙历史.
0 y6 w: X& d5 e. @1 p* C2 h/ m" X& d
袁文才, 王佐两位为中国革命贡献了井冈山地盘的英俊, 1930年双双被"HONG"军"错杀", 令人唏嘘不已.......
( o4 S, |4 t" t9 n5 [# E' Q# L6 c# |7 Y" _. n0 D
, b3 G5 w+ ^$ @% V
7 B2 S5 z. {; U这是对毛泽东, 贺子珍1928年婚姻的讴歌礼赞。 “正常逻辑因素和现实理性”, 好词呀!
! L& N5 E' [. i* |4 O
& b" ]- c6 d9 Z. B/ U0 j8 t可同时, 一串冷冰冰惨凄凄的年历数字和场景, 此时此刻飞旋在我的脑海中, 交相呈现 ——— 1930年10月, 杨开慧在长沙县板仓家中被捕, 携子入狱, 备受折磨。 最后, 因坚决不接受当时政府方面所提的“登报声明与毛润之解除夫妻关系”的最低条件, 11月14日被枪杀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 * M; ]0 z: D4 R% P
: o5 v$ w5 E8 H& B
有好长一段时间, 我始终弄不明白: 当时的“反动政府”为什么要在1930年10月抓捕一位手无寸铁的拖儿带仔的杨开慧女士?须知, 毛主席(那时侯人称“毛委员”)早在1927年就举事(秋收暴动), 武装游击于湘、赣、闽、鄂等省的崇山峻岭乡野湖川达三年之久, 政府围追堵截, 一日不曾懈怠。 其间杨开慧女士不是一直在家乡哺育几个孩子, 照顾年迈的母亲, 好好的嘛? 为什么政府却要在1930年10月抓捕她这位手无寸铁拖儿带仔的女性? 真太不讲人道了啵?0 i3 K) L2 C; I% k9 B" V+ w/ F2 k
; a9 @ C, g- \8 y
在此前一个月, 发生了一件对长沙官方(湖南省政府), 长沙民众, 长沙守军而言惊天动地的大事: 红军攻打长沙!
* k# z! a/ S6 t6 T G+ ^1 V
# R$ N% E" ]9 n3 S* S请看历史作家对此一大事的略显淡静的述说(这一事件亦称为毛泽东首次的军事指挥“走麦城”):1 h% g7 X5 Q4 C; F3 X- D
, T1 M4 Q1 Q" d6 N3 v+ j
“A、长沙战役:火牛阵失败
2 G0 E) ]7 I4 x# w( {中共1930年夏天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口号,命令各路红军进攻中心城市。在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的红一军团抵达长沙前,彭德怀指挥的红三军团已进行了第一次长沙战役,那次战役一度从国民党军队手中夺下长沙,但很快又被夺回去,而且红军损失惨重。现在要第二次攻打长沙,更非易事。朱毛两人1930年8月24日下达红军分三路向长沙推进的命令。进抵长沙近郊后,红军从情报中获悉,长沙国民党守军有六个师一个旅,共31个团,又有坚固的工事,与红军相比,占明显优势。4 }# D* C0 _# a V0 O: c6 Y
毛泽东本想诱使守军离开工事,再行攻击,但是没有成功。毛泽东遂于9月1日晚发出第二天发动总攻的命令。总攻战斗异常激烈,红军甚至采用了古老的“火牛阵”,驱赶牛群来冲破守军设下的电网障碍,没有奏效。红军多次冲击,损兵折将,都未能突破防线。此时,长沙附近的国民党援兵已到达湘潭一带,红军只好撤退。”( k U! ^6 l# x1 O0 i4 ^; m
" S. K+ L4 u6 f2 ~- a5 \
如今, 在长沙烈士公园人工湖的东北角, 有一处“红军渡”(旧称湖湒渡)的地段, 就是当年红军渡水, 直逼长沙湘春门、小吴门城墙之下的路陉。! Z3 `& F: f! r {/ Y# @8 z- b
3 j+ _) o4 w2 W C& { W$ Z
看到这里, 大家是不是若有所思, 娇杨开慧的被捕, 是不是与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对当时的长沙而言)有着一、二关联呢?
& Q+ t( i4 d& u7 a6 j+ D0 W4 V9 Y+ b1 W7 v# v. I
不过, 我总是在假定: 毛主席当时要是指挥部队在后撤时将杨开慧和孩子们带走(以当时数万红军打长沙的气势, 这是做得到的)就好了! 也就不会“我失娇杨君失柳......" 啦! 毛委员为什么不接走杨开慧母子呢?
8 Z& E E$ M$ u+ X3 W' N
1 R* ^3 e! ]2 J5 _2 I& l/ k+ H) _... ...
: H M; M) _7 k& q# t: I
. L; k% I; l$ i' ~2 D
P# d9 A) J0 d1 Y& l( |
: T! D/ q8 q$ v% f8 g8 y9 W/ i1 V( f
; u& a; f$ M3 D& q6 f' h. A2 N
x1 b4 X) j6 o红四军军部。: ~1 e5 n) J# V6 X9 ^- m: @' D
+ V2 ]8 K* e4 _- t# s. P/ P- q
匾牌高悬, 木门紧锁。+ B3 k6 B; j$ ?, u$ D z2 W
/ F0 y: M: h! a- ~8 J几年中我几次走过这里(探访象山庵的必经之地), 总是这般情景, 不知何故?2 ]/ X; D/ B6 ?+ m1 o
! w: f$ \. ] x( f4 m- e
井冈山上, 有着太多的谜......8 ]) F7 e- q# Q* U$ E8 h
1 W. I" n& a: x6 w, o4 I
, Q& s7 p w9 K5 s: V5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