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哈王

[驴光掠影] 黛瓦粉墙黄花美,碧水虹桥古樟伟——火枪营&资深堂婺源游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5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里里 于 2010-3-25 12:53 编辑
4 o$ r6 \; R* i4 A  Q/ M& W5 w6 [/ P$ n+ q+ C
IMG_4658.JPG ( [4 D5 i) |. j1 z0 q0 B

4 s* A, L9 n- l7 b- `4 O/ _8 ]柴担在路旁搁着, 櫵夫还在树丛中忙着......; G" w, q" X' [, n3 W

. a5 w, l1 u& s: H. o, {5 U9 H" V# J我试着扛了一下, 这担柴足有一百五十斤重。
发表于 2010-3-25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4684.JPG
* p6 H* K6 f$ m$ K- H8 a, w" l
) ~, T7 \9 W' I# R6 o" F, K篁村。
发表于 2010-3-25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4694.JPG - ?) o0 ]& Y2 T6 E& S  ^
- ~( i6 P" y: ]+ X' z9 M
篁村至河西村的古道旁。
发表于 2010-3-25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4701.JPG 2 |; m' E& x' Y0 m1 o' b& l+ c

& |$ D' ]' p; @4 W) O河西村内。
发表于 2010-3-25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里里 于 2010-3-25 13:03 编辑 : N5 Q+ e9 c. t2 l0 O& V* ^6 C6 Q
& \# S0 m+ F. x. D
IMG_4703.JPG
  [+ a$ n3 S: h! j- X
, c+ f$ I) Z2 R6 W+ Q4 F8 P- i理坑号称山中邹鲁。
9 p+ w  I9 f' Q9 C5 A/ b! t/ K' f+ l" T" W8 x
(“邹鲁”一直被尊崇,在中国各地,有很多类似“滨海邹鲁”、“江南邹鲁”称呼,“邹鲁”之词亦不绝于史书典籍。《庄子·天下篇》载:“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司马迁也曾对齐地与邹鲁的风气作过比较,说:“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史记·货殖列传》)。邹鲁“俗好儒,备于礼”是很有名的。王献唐先生在《炎黄氏族文化考》中说:“儒之一词,即原于邾娄之娄”,而最早的鲁文化也是由“邾娄文化”里发展出来的。“鲁为娄转,因娄得名”。北周文学家庾信在《哀江南赋》中,有“于时朝野欢娱,池台钟鼓,里为华盖,门成邹鲁”之名言。唐代开元盛世时的“大手笔”张说,在其《奉和唐玄宗〈经鲁祭孔而叹之〉》一诗中,有“孔圣家邹鲁,儒风蔼典坟”之佳句。唐代另一大诗人孟浩然,在其《书怀贻京同好》中,有“维先至邹鲁,家世重儒风”之妙笔。)
发表于 2010-3-25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4708.JPG ) B8 ?8 r$ o. V/ {& y) y$ y
7 P- l2 L/ S7 V5 k2 I/ Q
理坑。
发表于 2010-3-25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4711.JPG ! n3 S5 b  r0 D+ j" P
% R& C  |& g( [5 p3 G$ A' Q
理坑。
发表于 2010-3-25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4713.JPG 8 F2 f9 _5 f' P& [% D3 x( t

, N! A- ~3 U: o* i* z理坑。
发表于 2010-3-25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4715.JPG 9 Y$ a  Q3 `5 {3 @3 R

) N' p. A2 N& B6 b  o$ {% ]理坑。
发表于 2010-3-25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4714.JPG 1 Y9 L, I8 }3 z$ V/ G
0 R0 i' Q# D, b) p% |  P
理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会员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HUXIANG Inc. ( 湘ICP备11007400号 )

GMT+8, 2025-11-7 22:45 , Processed in 0.18208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ARTERY.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