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双儿

[驴光掠影] 爱死了那片深深的蓝——土耳其之自驾游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3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没想好 于 2011-11-23 13:53 编辑 9 H* k% U* c2 A' m8 a9 h& C
8 J3 W5 ~( c. i8 c
DSC_0832.jpg + \: s7 ]5 ], ^, _( U
. ]- S+ b! M' c
这幅图上的地方, 初见时, 真真叫我心情错综复杂, 头脑里如同塞进几团乱麻一般......% O" w5 s$ V: p/ m
6 L6 }5 g/ R; e0 x
这里是法国军人公墓。' D: \8 g( X5 @: j8 _( g( b
& F( Q% d$ m; C7 P# ]3 M
脑子里, 总有两个人在质疑、 在论答:
9 x- s9 W3 ]. S2 v) d! y2 n( d. C& _4 [, g' J' a5 n  h
问 ——— 法国人? 法国不是当时的土耳其奥斯曼的敌对国吗?! S6 n/ E" U3 L# b  q
答 ——— 没错, 是敌对国。+ F* G5 t' J1 |" V

. }% Y1 ]7 a" u+ A+ c问 ——— 那, 对土耳其人而言, 这法国军人就是进犯方、 入侵者了?!
! |5 k% _* A9 m  I1 g0 ?答 ——— 对! 法方是入侵者!!
6 d+ l9 [1 m) C* y" S
: J' S' U9 x# ]1 N; P, c3 u8 v问 ——— 那, 我现在何方? 是在法兰西的土地上吗?, n9 ~5 ?: X0 D1 E( P5 u
答 ——— 不是! 你现在立足于土耳其的土地上。
6 N- C) s" }6 k; b9 ]8 `- f6 u3 ^9 |9 m+ ?- Y" n8 q- G
问 ——— 那, 为什么, 在这块土地上, 为入侵者修建起占地如此宽敞的公墓?' P' p: G. I: i' N
答 ——— 为什么?0 g& [% l; ~% t1 ^) V* d  y
              我得想一想。- P4 |, O' n* {
              哦, 这样吧, 你去问一问土耳其人民, 问一问土耳其国父——阿塔图尔克.穆斯塔法.凯末尔总统先生。
3 l* C! N5 h0 z8 S6 ], e6 T- `9 Y' p( k7 Y- b, n
......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应是没脸来续这个贴子了,我和一姐做死的丢砖,硬是引不出某些人的玉来……
6 j8 j( U1 ?& P: I # R: l& e; D2 X* B7 \' A, p0 A
只想愤恨地说一句:君子坦蛋蛋,痞子藏PP!
发表于 2011-11-23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没想好 于 2011-11-24 15:52 编辑 4 B3 ?' o0 n8 z$ ?4 g
" F" L: Y4 b% C0 p0 V7 o
DSC_0833.jpg ; K+ c- N9 W" i7 a" h: o: a

  i& w( G8 ?  i9 T9 p墓地里是成排的十字架。5 Q0 n; D0 t" {

+ m" {% r& [2 b( h' o5 P十字架上有着序列编号。  |% D7 A+ i, j8 z0 N. `" S, z

% L/ }  U) O* ^3 v! i1 \; h每一个十字架上, 刻着一个法国军人的名字和死期。& G0 f7 P% \1 N) l2 B
/ H5 N9 s8 V1 }3 C
而在整个半岛的昔日战地上, 共有着协约国(英国, 法国,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印度以及法属非洲小国)的士兵公墓36处, 风吹雨打多少年来, 这些个公墓保存良好, 维护日新。- K# ?. d/ d1 Z# I8 g
: w4 k0 ]* z8 l* L8 |
半岛上土耳其士兵的墓地, 是20处(我们此次停留看到了5处)。
发表于 2011-11-23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831.jpg
) v- `+ i' m- o5 {! a7 e$ j1 H% b
这些远渡重洋而来的法兰西儿子, 经历过加利波利半岛的连天炮火后, 就长眠在这块土地上了。
) f7 z: E* O# q
7 C: X7 d; r& ?/ _# ^) S  D; {这里, 有着曾经鲜活的生命, 这里, 刻下历史不灭的印迹。6 U  N4 B$ o& Z

/ P  L1 E& R' Q6 ^" I$ @我想起了一句话: 只要是人类社会,人是价值的终点。人没有了价值,那么其他所有的一切,不管多么辉煌,都是虚空。' L, M+ L3 S9 I, E1 g
1 X, f' c' a- ?5 A5 D, w* f
人死了, 不可能复活; 而用生命为人类社会的活动作出铨释, 这人就有了价值。
发表于 2011-11-23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没想好 于 2011-11-24 21:37 编辑 % e2 N6 w2 X  z8 R& [. I

4 Y  m/ }1 v' m' X# v5 V DSC_0830.jpg : e6 V7 ]( }( ~

* t8 \7 t5 `& o1 p% v  {, |2 l白色的中心纪念塔边, 有着五个白色混凝土骨灰瓮, 每一个瓮内, 有3000名士兵的尸骨, 令人陡感悲伤和难忘。7 f0 Q  _! `0 L9 s8 r, A, [
7 T, ~/ A7 c4 p- v% }0 R! q
神情凝重的阿里里老师, 在这里打开了话匣子。
% Y* g+ q5 f4 a% I
: n# ^/ \) U& \2 @5 u他说: 几年前与湖湘驴友走了一次湘北抗战路(发了个帖子名:今朝踏步抗战路, 当年烽火胸中燃), 在离长沙仅仅五.六十公里处的福临铺, 硬是找不到当时颇具规模的<长沙会战死难烈士陵园>, 更不用说那当时中国政府打扫战场后为侵华日军长沙会战中死战者修筑的<万人冢>。 只在镇政府的资料室里, 看到一块陵园所剩残碑,上面依稀可辩的一行字: 会战瞬发本军将士续歼顽敌于新墙汨罗一线战况壮烈尤以福临铺影珠山之役......) N. g& n" L$ z

% L/ E( n2 [- |: P他说: 那抗战烈士陵园毁得彻底呀! 真可谓灰飞烟灭, 片石不留! 而六十年前的那长沙会战, 是多么的胜之不易, 是何等重要的历史事件啦! 当时的全国慰劳总会会长陈诚、副会长郭沫若贺电:敌以精锐犯我湘北,作孤注一掷,幸赖我军运筹决胜,指挥若定,英勇杀敌,捷讯传来,举国欢腾,除组织慰劳团前往慰劳外,特电祝捷,并致敬意。湖南大学校长胡庶华先生的贺电:长沙再捷,举国欢腾,固北门之钥匙,作南天之砥柱,寒顽敌之胆,奠必胜之基,丰功伟烈,光耀全球,特电奉贺。 而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对会战更是好评如潮: <<泰晤士报>>评论: "同盟国军唯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 是中国军队的长沙大捷!"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 "值此远东阴雾密布中, 惟有长沙上空之云彩, 确见光辉夺目!"( Y: X4 D" I1 u
! x3 d/ Q, o, n' Q1 Y! s" _$ a
他说: 记得史料里这样写有陵园石柱上的一幅对联: 倭寇未曾留片甲, 英雄不朽障长沙。 ! W* ^# v  j# |2 t
& P7 k* b! p7 C$ I) B. X3 h
他问: 不朽的英雄的忠骨, 却在何方?!
0 f0 g& O& T) Z) S- X
* b- ?% G- ?1 r( S  F" T如今, 在异国的土地上, 看到活着的人们(后死者)对近百年前双方死战者的谦恭和尊敬, 阿里里老师唏嘘不已......
发表于 2011-11-23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没想好 于 2011-11-24 20:54 编辑
1 l/ Z3 e* V6 I. A, R
/ k9 F3 ^- a' v2 X% @$ p) a" }8 p2 L8 k DSC_0826.jpg
1 G1 [! x) ~0 T' B! O3 `. l
  g5 x9 T9 ^1 N  u  i* ?. F3 M( v# [9 n那么, 让我们听一听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先生的说词吧!
; l7 f$ y6 N0 {- \* H! }
7 K: F9 p& Z/ L- d“对于我们来说, 叫约翰的人和叫穆罕默德的人都一样。 你们, 把儿子们从遥远的乡村送来的母亲们, 请擦干净你们的泪水; 你们的儿子现在躺在我们的怀抱中......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失去了生命, 却因此而成为我们所有人的儿子。”
- E% g! ^0 [3 y' v0 e
2 B# s6 o, S; t; \$ l. d7 n这段话, 镌刻在阿尔布茹奴海岸纪念碑上(那里, 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军入侵登陆的地方), 感动着一代又一代, 一批又一批来自英国, 法国, 法属非洲国, 澳大利亚,新西兰以至印度的吊唁者, 朝圣者(来加利波利半岛几乎成为澳大利亚年轻人必须参加的一个仪式)和旅游者。
; O0 s" S/ v3 @& O2 f2 Q1 y, W2 K, U2 B/ j4 H/ e
什么叫胸襟?+ a) V1 h! H5 @! u

! @! Q1 D' g4 I! c& I7 L, i什么叫软实力??
2 p+ u( J: X. r! q* b) k, {% e9 k4 X8 e. U/ x! u5 u
什么叫普世价值???
# N. g& {, x/ }! i5 m  J, Z$ @6 l" o. B$ H/ o! u
什么叫大国的风范????1 s" J5 L: R! B$ G0 Q( A
: w2 V8 ~3 Q2 h) Q  u9 A
读一读凯末尔总统先生说于1934年的这段话吧(《关于和平的演说》), 答案, 不是尽在其中吗?!( }. o/ u7 |  ~/ i& J

$ p. v! d6 ^5 e0 Y5 _$ n4 s我想好了 ——— 几乎从来没有同我的学生们谈起过世界大战史的我, 在今后的教书生涯中, 一定会抽出时间来谈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这场加利波利战役, 谈谈这里的堡垒和墓地, 说说凯末尔先生这一段关于和平的演讲。 " u4 j2 q4 W; ^5 R3 K
/ S, @* W# v+ B0 x+ u
否则, 我会有负于这片土地!
发表于 2011-11-24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没想好 于 2011-11-24 15:16 编辑 + @6 x. C! q) t8 x0 Y1 E
+ ~, `" M; l" l2 @/ ]. f
我站立在加利波利半岛的最尖端 ——— 赫勒海角。
8 l. m3 j0 L( H0 R* z1 t3 A
/ }' I6 G2 u, i* G, F  {5 V DSC_0845.jpg
  Y) [, y! U8 I2 n1 O& T
5 v% ^3 J' f0 j" f- u& N; l任海风吹乱头发!
5 G6 k2 E( b) o' p% l8 @/ p$ q
% J& m/ W- s- p! h" V0 `3 M" Y6 r任烈日晒黑面庞!!! {# Y) m) e( L, t! J

5 _- s0 x; n' }/ {任思绪飘向远方!!!
发表于 2011-11-24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没想好 于 2011-12-3 00:05 编辑 6 W* M4 }* Z+ p  P

% ~  E( @/ ?; K DSC_0844.jpg $ R/ R0 f. N/ Y, J+ h

5 J# \7 b, L2 I
% A- [& Q. H2 z! |  T( Y; H' Y这里, 正面是爱琴海, 左边是达达尼尔海峡, 右边是萨罗斯湾。
1 z+ u* V1 W$ }) H! L% I% z' i$ S

/ g! L5 e* R3 o, d3 Q# E脚下这块土地, 也正属于号称欧洲的火药捅的巴尔干半岛的东南端。 然而, 自一次世界大战以降, 特别是土耳其独立建国之后, 在凯末尔总统先生的卓越领导之下, 这块土地再没有笼罩战火, 长空如碧, 海水湛蓝, 一片安然。+ A" v# s5 [; f  n7 G& V% J- Y( S
. B) b7 {2 m; c# }8 m' w6 l1 M
6 x% n# [- l& E" U
双儿说得好呀! 我们“爱死了这片深深的蓝”!
, W4 V# r% m9 r6 c5 j, T& Q1 Z
* p" ?8 _. C5 X( B- x$ s; ^  z4 A9 J7 t+ K4 l
赫勒海角顶端的这座白色灯塔, 昼熄夜明, 默默地, 为往来的船舶呈现着座标, 引导着航向......
3 ~6 {7 G' I0 b9 T0 k7 X
! t+ E/ u. u2 ^5 t3 C/ m- D. }0 n8 v
再见了, 加利波利半岛; 再见哟, 土耳其!
5 h% h3 h$ O, q3 D! [( w. A5 h; T  V
(我所补充的全篇发完)
( W1 l3 K, c. \! I. \6 c( U5 K1 J9 M" }9 B7 }# g
+ W$ n# Z- }5 Y9 s. E9 l
补记:
  I; k. v: y- W, `( w0 U. y' I% z
' K$ c+ ^' V3 _' c3 w7 V1. 谢天谢地, 总算是交完了习作(这可是我首次在论坛发帖哦)。
! a: r% g: ^! D  I/ m% [# |5 v7 X+ W' C" o3 t! x- H4 C
2. 恐怕有些叙述和解说存有错误和不妥, 请同行的朋友指正, 请各位看官方家指教。( T3 i& l/ I  F1 L

% z5 \1 D+ Z& ^$ y3 k, D3. 感激老李哥、孤舟老师和阿里里老师, 没有你们的费尽心血的付出, 就没有我们这次的愉快欢乐的旅行。
% Y6 m) f0 `! b  h1 i7 X1 p5 q. t" y3 |2 Q4 V" F5 |
4. 感谢双儿哈王的率先发帖, 激励着我亦步亦趋的学习跟帖。
$ j1 h( L0 z/ f' l  ~8 T) m; C" F9 n# C. s- u" Y8 i7 G& B: U: Q
5. 感谢江雪老师、漾漾妹妹、蝉鹃老师之光老师一路上对我的悉心照顾和指导, 使初出国门的我收获多多, 受益匪浅。5 |4 Y) G: z5 o0 j+ ?( k0 g9 d6 v6 d
0 g! q3 a* _( ]9 m8 \! M: i
6. 所发图中採用了之光老师, 阿里里老师所拍的一些图片,在此特别表示深深的谢意!# K: }' N: J4 u3 d# y
  h6 ]  k/ [5 H* N

! r- t6 m, _: M8 {# V: ^) `
6 j% s' ^' ^1 J
发表于 2011-11-30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路同行 于 2011-12-3 00:14 编辑
5 g! ~9 X( ]2 i  @3 Y# k: R3 _8 Y. E3 O: S5 L  v0 H8 N
没想好老师的美图和雄文, 给我们以无尽的感佩和无比的享受!
% O; @9 m8 ~7 e2 b4 W9 O4 J

+ i1 G3 [2 ]5 p& I( j4 h

& u" l( _8 r( U4 h对于我们来说, 叫约翰的人和叫穆罕默德的人都一样。 你们, 把儿子们从遥远的乡村送来的母亲们, 请擦干净你们的泪水; 你们的儿子现在躺在我们的怀抱中......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失去了生命, 却因此而成为我们所有人的儿子。. O5 c8 x7 Y3 O  V/ O) s  j4 s( A2 t" {4 s1 H; t
       这段话, 镌刻在阿尔布茹奴海岸纪念碑上(那里, 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军入侵登陆的地方), 感动着一代又一代, 一批又一批来自英国, 法国, 法属非洲国, 澳大利亚,新西兰以至印度的吊唁者, 朝圣者(来加利波利半岛几乎成为澳大利亚年轻人必须参加的一个仪式)和旅游者。4 L' M# t+ ~% G7 V; W. l5 s5 O

) \  N; S1 |$ z2 b* S
, _. }& ^9 ^* X# l; M7 ^- w
什么叫胸襟?
3 p- a  N8 l9 i
) e8 t8 x( E& {! N4 u8 J& T  Cu/ |. g0 n& M6 T( K( g1 H! x
什么叫软实力?
  Y& f4 W  e% Z/ V9 H
4 _6 t; I" a7 C* }4 M什么叫普世价值???
% u6 u3 O: \# c+ o4 A3 Z/ f$ R8 A
: c' A$ ?0 [5 p" C# k6 S6 Q7 g2 @什么叫大国的风范????
- ^  `0 J! z8 _( |
* l& |% @2 J9 K. S& _- i" D读一读凯末尔总统先生说于1934年的这段话吧(《关于和平的演说》), 答案, 不是尽在其中吗?!
3 T" y9 ]" n5 p* F
; A' j/ |6 `) @: y3 u& s. o
我想好了 ——— 几乎从来没有同我的学生们谈起过世界大战史的我, 在今后的教书生涯中, 一定会抽出时间来谈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这场加利波利战役, 谈谈这里的堡垒和墓地, 说说凯末尔先生这一段关于和平的演讲。
/ z* y2 S/ e3 F/ p' q: h9 G5 E5 Q2 @9 A1 s8 C% g1 f
否则, 我会有负于这片土地!$ e& t$ f$ f" H
. U* [" |! t1 O4 w7 f
没想好 发表于 2011-11-23 15:14 [/quote]2 r3 P+ x( l( N' |: y' I, J

1 r) J, A: Z( w% |+ H8 g& ?$ |
* f: k7 ~. C( K  E这段话, 写得何其好啊!* t% U% [5 z6 I$ B5 }# T

/ W/ d2 n8 b2 R% `; D3 }( }没想好老师, 你不愧为用眼看世界, 用脚走天下, 用心悟价值, 用志写胸襟的星城好老师, 湖湘强驴子!7 h/ q  J- r/ p3 [9 c

) Z) ]/ O4 {$ l一般的人, 国外走一遭, 看看景, 乐一乐, 扫扫街, 眩一眩, 手舞足蹈之中, 也就过了。 而你, 却在悄然不觉之中, 看到了胸襟,实力,价值和风范, 给我们展开了一片蓝蓝的海, 万里朗朗的天!8 _! |7 F! r4 g  P8 ]* W% t  l
3 Y+ T( f1 O" d7 S, _1 S! w: _, h, Z
你所摄的美图, 使我们足不出户尽观异邦风景; 你详述的感触, 让我们心自洞开细思普世情怀......
) W8 }% S% i/ z! M
: {9 Q6 ?% f' w# }; {% ~  M你无负于那片土地, 那片土地会记住你; 你有功于这个论坛(如此佳作并不多见), 这个论坛因你而生辉。( f. v! b0 |; e& ~

1 o6 m$ i  K6 Z) A% N强顶!
发表于 2011-12-2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自己的活动帖子, 不顶? 那怎么行!!, N7 x% G! v$ \1 X% S9 q4 W+ ?

; x4 m- h5 J  w感谢双儿、哈王和没想好老师, 你们的夜以继日、 殚精竭力地辛勤发帖, 带给我们无尽的回忆和愉悦。
3 y0 |1 R5 B, r5 Q# I% G) J) ?4 u1 B. c8 X8 X) R) ^
昨夜秉灯看《背包十年》一书。 有句话, 忘不了: 融入当地, 才是真正的旅行。
+ y4 k# W( _: e& f- [% u( v8 B
! W% e( y5 t- o' d) m$ u; Z  \: [看来, 我们这次的旅行, 应当说, 算是真正的, 算是及格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会员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HUXIANG Inc. ( 湘ICP备11007400号 )

GMT+8, 2025-11-7 13:23 , Processed in 0.15064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ARTERY.c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