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的祠堂是从西汉开始出现并逐渐兴起的,汉代祠堂是建筑在墓前的祭祀场所,祠堂多为石质,又称石室。此后数代由于等级制度的禁锢,有资格拥有宗祠的人依然寥寥无几。中国允许民间建立宗祠始于1536年,明代嘉靖皇帝允许民间“联宗立庙”诏令的颁布,民间建立宗祠终于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从此,宗祠与家谱一起成为家族最重要的象征。 ' b& z k/ m8 m
本帖最后由 野云闲鹤 于 2013-4-20 18:20 编辑 ) `: q; m( _3 i. G7 P5 A* k
4 d5 a# g3 z, x, j( a8 Q 这总祠大门可不是长开的,钥匙往往掌握在族长手中。+ I) o. l* N! l4 b8 [9 T+ y- q, m; c
族长是本姓家族的尊长,往往也是有声望有势力的人,权力极大,负责聚集家族,解决家族内的纠纷,举办家族内公共事宜和救济事业,施行家族法规等。祠堂一般有产业,由族长掌握,收入用于祭祖办会和救济等。 2 ~8 {2 m2 e, `2 Y; y 4 J# v6 L v4 y) a